最近几个月,专门读了一两本关於英文诗的格律和音韵知识的书,又上网查资料、看视频,做了几十页的笔记,大致摸清了一些朗读和创作英文诗歌的门道。目前仍有许多疑惑和费解之处,特别是某些讲解、包括不同人工智能引擎在某些细节上都有完全不同的答案,但至少有了入手的思路。
原来听说美国的高中语文里有相关的课程,可一直没机会找到能说得清英诗理论和有实操经验的亲身教诲,暂时缺乏书本之外更直观的感受,更谈不上对英文诗歌语境的准确理解。个人在音乐上没有任何基础知识,也不涉猎语音学、修辞学、或任何一门英语文学的专业,非同於從中文母语欣赏古典诗词的套路。
对比一下,中文诗词的格律以字为单元、注重平仄,韵母为叶、其音自明;而英文诗歌以音步为单元、辨在重音,长短不一,元音、辅音皆可成韵,些许杂乱。英文的韵部较窄,中文的韵部较宽。两者都有随地区和年代不同、同样文字音律变化的情况,也有为了朗读而從叶音【协音】的例子。
按照重音或非重音的位置,常用的英诗格律音步单元有:短长/抑扬格、短短长、长短/扬抑格、长长短、扬扬格、短短格。其他还有好多种类,都比较少见。最常用的抑扬格占了英诗中的绝大多数,扬抑格与短短长格也算常见。还有就是不同格式的混合,一般视作失律。
英诗朗读和格律的概念中,抑扬、短长、轻重、弱强,是相通的。抑,就是短音、非重音,发声平弱;扬,就是长音、重音,发声高强。至於中文「平仄」和英诗「扬抑」之间的对应或区别,恐怕还要请教语音学方面的专家。注:一行诗中有五个抑扬格重音步,称为『抑扬五音步』,即莎翁十四行诗里的专用音格。
现代比较流行短小的三音步、或四音步。因为看英文古诗,除了认不得单词很枯燥,最别扭的是每一行都太长了,一行有时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。按朗读时的重音划分,五音步至少是十个音节,相当於中文五言诗的两行!更古怪的是隔行押韵、甚至第一行和第四行同韵:念了半天经,早忘了本尊何在!
中国古典诗词是几千年的传承,通过积累和总结,在隋唐逐渐形成格律,平仄对应的内在原理,是追求吟咏时发声的抑扬顿挫,以律成美;後来词谱、曲谱的定制,是保证演唱时吐字的清晰和谐,闻歌识音。语言有相通之处,抑扬格的流行,不应该像某些教程里说的,只是为了符合平时朗读的习惯吧?於此存疑。
在格律被固定之前、和旧规被湮没的现代,许多诗歌是自由为体的。除了那些硬掰句子、连押韵都不在意的,还是有思想、内容、甚或名气赢过形式的。打油诗也有它的诙谐,民谚、儿歌、顺口溜,不也是朗朗上口?汉家自有制度,本以霸王道杂之。如今还未炼成英汉混合双打,且以一首中文通韵七言作结:
才学术业无從成,文字功夫又入坑。
读懂节奏轻重缓,方知雅趣两三层。
长扬短抑分格式,音步高强语调升。
华韵仄平尊杜甫,英诗格律看莎翁。
2025.07.30. 於耐若斋
帖下几首旧作,按抑扬格标准修改翻新。